从实践来看,有的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有的则开设夜场、推出夜游活动,还有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承载量。这些举措,都有助于破解供需矛盾,更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不过,一座博物馆,就其本身而言,容量是有上限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走出”博物馆,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半径”,有助于让更多人享受到博物馆文化的滋养。
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让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这既为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增添着博物馆的创新活力。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于展厅空间有限,韩休墓的壁画一度无缘与公众见面。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H5技术,将考古现场做成虚拟展厅。通过官网的“线上展览”,观众不仅能“身临其境”观赏壁画,还能体验繁复而精密的修复工作。这启示我们,用好数字化技术,创新形式,推出更多线上展览、云课堂、观展互动等,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博物馆的展厅更好延伸进大众生活。
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保护,是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所需。实际上,历史文化的滋养,不仅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博物馆里的藏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遇,不仅有利于激活文物的生命力,也能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毛绒玩具,三星堆博物馆以三星堆文物为原型的三星堆盲盒……一个个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背后是让文物融入日常生活的努力。推动文物合理利用,让文物亲民而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才能更好擦亮文化瑰宝,让文化浸润人们的精神生活。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博物馆文化能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相融合,形成新业态。比如,有的博物馆将市集、演艺、非遗展示、主题邮局等新元素、新玩法融入运营,更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有的开展精品课程进校园活动,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有的城市开展“地铁遇见博物馆”主题展览活动,以丰富形式展示文物瑰宝……某种意义上来说,博物馆发展至今,其职能不仅仅是“历史的储藏室”,更是了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在“博物馆+”上多下功夫、做文章,既能推动更多人触摸历史文化、感悟文脉流淌,也能为美好生活添彩。
漫步上海,理解“人民城市”的内涵份量在哪下载安装?《新闻调查》 20241005 援藏三十年好用吗?
作者: 龚娴媚 2024年11月03日 01:28587.47MB
查看729.75MB
查看34.3MB
查看517.4MB
查看
网友评论更多
102瞿凤钧j
村里的“致富经”❣🛅
2024/11/03 推荐
187****4377 回复 184****2776:崔永元:5日约见税务部门面交材料🖱来自忻州
187****3817 回复 184****9297:构建行业“新生态” 房地产发展逻辑正在转换🏖来自克拉玛依
157****4604: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兖州
5163宗政发眉766
除了型号还能看什么?揭秘双航母同框背后的三重信息🎉🤸
2024/11/02 推荐
永久VIP:安徽和县:绿意纵横气象新☞来自象山
158****6662:《冰球小课堂》第八集:球杆技术-传球❈来自辽阳
158****3863 回复 666💬:吉萨金字塔当代艺术展 - October 25, 2024💿来自嘉善
555荀姣琰dn
“互联中国公益行动”主题宣传片⛓⛿
2024/11/01 不推荐
施荔蕊wn:人民网三评《王者荣耀》:过好“移动生活”倡导健康娱乐➬
186****9227 回复 159****900:外籍友人跳河救人获见义勇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