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信息从“一眼假”到“深度伪造”,仅仅过了几年时间。几年前,网络上流行上传个人照片生成各类主题海报或视频的游戏,令人们对AI融入生活抱有了更多期待。比如,通过AI换脸实现的“蚂蚁呀嘿”搞笑视频,曾一度霸榜热搜。同时,AI技术应用于天气预报、新闻播报、医疗、手机地图等领域,让生活更加便利。然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有人用自己的照片与某女星素材合成亲密视频,引发争议;某知名办公软件将用户文档用作AI训练文本,引发反对声浪;还有一些人的声音、人脸被AI学习,生成虚假信息用于电信诈骗、造谣……
AI为人们提供新体验的同时,伴随的风险成本越来越高,不仅侵犯了一些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比如,AI生成音频技术的滥用可能侵犯个人的人格权。自然人的声音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是自然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的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侵权案,判决侵权方赔偿原告25万元。又如,AI生成的虚假音视频很容易引发误解,甚至造成恶劣影响,破坏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和网络空间的秩序。今年9月一号站娱乐平台客户端1,网上流传某网络平台负责人的负面“酒后”音频,给该平台招致风波,结果警方调查发现,音频内容系AI伪造。
这些“追着AI跑”的规范手段必不可少,但从AI生成内容的逻辑看,还需从前端发力,即在“投喂”素材训练AI大模型环节做好必要的规制。AI自主学习需要有大量的“学习对象”作为基础,包括声音、文字、语法、图像、热力分布等,这些素材越丰富,AI就“吃”得越饱,生成的内容就越自然逼真。当前,网友使用AI软件上传声音、人脸等个人生物信息时,几乎是不设防状态。此外,AI在获取训练素材时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比如用户为一次娱乐活动而上传的素材能不能被储存和多次利用?相关信息该如何使用?都应有明确的说法。
以手机APP过度索权为例,近年来,很多APP开发运营者为了获取更丰富的用户数据,后台过度索权问题饱受诟病。2021年初,工信部出台文件,明确了“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两项个人信息保护基本原则,要求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当由用户作出自愿、明确的意思表示,同时不得从事超出用户同意范围或者与服务场景无关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同理,AI自主学习也应被划定明确、具体的边界范围。比如,用户上传的信息将被用于什么用途、如何储存及使用,要有类似“知情同意”“最小必要”的规定。
马上卸任了,他说了句实话:我们已失去人性在哪下载安装?石景山又有新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好用吗?
作者: 习青信 2024年10月31日 06:11
网友评论更多
869叶宇琼c
中广核发布2020运营情况:运营指标持续增长 核电自主化再提速🔙🦁
2024/10/31 推荐
187****95 回复 184****5461:中国建筑“建证”雄安新区5周年发展纪实🔎来自西安
187****1021 回复 184****5950:【金泽镇】深耕农文旅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来自乌海
157****7679: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佳木斯
6625仇霄善918
在关键摇摆州看美国民意撕裂🕹🍤
2024/10/30 推荐
永久VIP: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重大工程丨“中国天眼”:极目星空 竞逐未来🍥来自张家港
158****4595:独立开发变现周刊(第152期) : 一个年收入18万美金的设计工具🛸来自南昌
158****687 回复 666🅰:浓浓年味里 文化很动人(我们的文化时间)🍾来自醴陵
422易雯明cn
“东疆前哨”两对新人喜结良缘♬🕧
2024/10/29 不推荐
穆晓功kp:瑞穗:若特朗普当选 美元兑日元可能上探160但不会持续太久🍍
186****2204 回复 159****4297:全球最大最环保烧结机项目热负荷试车成功🖼